打造特色鲜明的药学学科群支撑高水平大学建设
——药学院院长余细勇教授专访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药学呈现了更高的需求,同时也为药学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空间。作为一个广医大生力军之一的药学院,正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以广东省重点学科药理学等为基础,构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药学学科群,提升药学研发水平。
药学院院长余细勇教授展望:“药学院既继承自身的传统优势,又创新地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群,教学科研双轮驱动支撑学科建设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与资源整合,药学院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机构设置改革和基本框架搭建,在新的起点平台,朝着新的发展方向,进行全新一轮的内涵式建设。
夯实教学:培养全方位的新型一流药学人才
“在教学方面,要建设高水平药学院,我们主要是要建设4个系,分别是:药物化学系、药理学系、生物药剂学系和临床药学系。”余细勇介绍,这4个系覆盖了药学学科的基础、临床、应用等全方位人才培养;而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先改为药物化学系和药理学系,待生物药剂学和临床药学的实力壮大以后,再行成立。“实际上,我们已经启动了临床药学的本科生招生工作。因此,药学院本科招生就会分为药学和临床药学,维持一定规模而不会盲目扩大。两个专业比例大概是3:2,应该说,这是一个黄金比例。”
临床药学以“精准医疗”为核心内容,临床药师则直接参与到医生对患者的治疗中,谈到这一点,余细勇表示当今社会对临床药师的需求很大,人才市场宽广,国家对此也十分重视:“国家卫计委对临床药师的参与查房,已经列入了三甲医院考核的指标。”他进一步说:“据我所知,目前只有一些较大的医院才有临床药学科及相应的人才配备,然而,包括三甲在内的很多医院都比较缺乏临床药学科及临床药师。因此,对临床药师的市场需求都是非常大。在广东地区,目前只有两所高校培养临床药师,因此,我们希望在这一方面加以发展。”
由于医药相关专业的基础课都会涉及到化学和药理学,通过设置两个专业和两个系再加上一个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院不仅对本院教学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还可对全校教学实现促进和推动作用。
发力科研:加强新药研发的全链条加速转化
前不久,药学院根据教学科研需要实施了“大动作”举措:成立“广州医科大学分子与临床药理研究所”,广州蛇毒研究所更名为“广州蛇毒与生物毒素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药物研究中心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药物研发中心”。科研机构的成立与更名意味着发展重点的凝练和明确,余细勇院长逐一谈了这三个机构是如何瞄准在科技前沿领域及其背后的战略考量。
药物毒理学是蛇毒与生物毒素研究所瞄准的前沿领域。他说,蛇毒研究所是广医的传统优势,以赵延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国内有重要影响,但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华南地区的蛇伤案例不断减少,再加上专利保护的历史原因,因此蛇毒所的优势有一定下降。“如今更名为蛇毒与生物毒素研究所,其意义主要有二:一是研究范畴的扩大,二是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支撑。”他介绍,“其一,生物毒素的涉及面非常广,对于广东这样的沿海大省,海洋中的生物毒素,尤其是与疾病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可研究和开发的药用价值相当高。其二,高水平大学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的ESI中,与药学最密切相关的就是药理与毒理学,因此,药学院发展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支撑更在于药物毒理学的建设。”
若要快速占领较高的地位,学科必须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意”。他说,“这一学科在全国都是比较新的学科,国内除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还没有特别突出的药物毒理学。因此,我们看准了这一块,要加强相关研究,借此推动学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
毒理学由蛇毒与生物毒素研究所支撑,而药理学则是由新成立的分子与临床药理研究所来加以推动。将分子技术与临床药理相结合是该所瞄准的前沿领域。“广医大的药理学具有传统的科研优势,此番成立研究所正是继承与凸显优势,并且冲击省甚至省部共建的重点实验室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从根本上提升学科实力。”余细勇说,“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还没有把分子技术与临床药理结合起来的机构。现今,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在每个学科中渗透,广医大的分子与临床药理研究所具有时代的特点,可谓走在前沿。”此外,余细勇还表示药学院准备与我校附属第四医院共同打造国家级的临床药理研究中心——药物I期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前景广阔。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又一重要标志。“广州医科大学药物研发中心”由“广州医科大学药物研究中心”更名而来,虽一字之差,但内涵则是大不同了。
“我们想把研发中心作为新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基本抓手,把整个药学院的转化串联起来。”余细勇介绍了“串联”的全过程,“我们有三个阶段的‘加速器’, 这将成为国内药学院第一家覆盖新药研发的全过程‘加速器’:在先导化合物的合成与筛选阶段,我们有药物研发中心进行支撑;在制剂等药学研究阶段,我们有研发中心加挂的广州成药孵化器工程中心,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在此之后便是进入临床阶段,“我校上月成立的广州医科大学新药创制有限公司,将以一定的资金,力争把省科技厅下属的华南药物临床评价中心引入我校,作为药物的临床试验与转化平台。”
余细勇表示,覆盖新药研发全过程的广医大药学院,将会对广州乃至广东地区医药产业的创新带来促进和推动作用,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带动医疗:推动附属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
除了对自身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药学院的发展对于我校附属医院来说也是一个新机遇。“前不久,我们与几个附院药剂科的主任座谈,双方合作提供人才培养的支撑,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校正在规划把药学研究生培养纳入药学院的协调统筹管理,以及临床药学专业的开办和华南药物临床评价中心的运行等举措,对附院的临床药学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都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他指出,三甲医院都在建设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这一机构在三甲考核里占有一定份量,尽管绝对分值不大,但这属于不同医院之间可能体现差异、拉开差距的指标,所以绝对有可能成为“关键少数”,而且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发展能够有力推动临床科研的规范化与国际认可度,“因此,我们希望药学院的建设能对广医大附属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与临床科研、临床药学与精准医疗等学科发展形成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被问及自身背景时,余细勇院长表示自己有医学和药学的教育背景,又曾在医院系统任职,故对建设高水平药学院有着上述的思考。实际上,他还拥有国家重大科技研究计划等专家咨询工作经验,以及担任广东省药理学会、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等学术组织的职务。他表示,希望凭着过往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高水平大学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图/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