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临床毕业考核改革解码
客观结构化临床毕业考核现场
近期,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专业2011级本科毕业考试——临床综合能力多站考试在越秀校区新的临床技能中心举行。本次技能考试紧跟国家新政策,紧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与以往相比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笔者走访教务处相关老师和部分参加考试的同学,对改革后的临床技能考试进行剖析、解读。
本次毕业考核的改革创新之处
从考试环境来讲,本次考试地点从原来的南校区迁至去年9月才启用的位于越秀校区的新临床技能实验中心。位于10栋6到9层的新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设备更加专业化,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从考试内容来讲,本次考试时长增加到155分钟,考试站点也扩展到12个,几乎覆盖了技能考核的每项内容。病史采集由原来的一项增至两项,操作技能的考核由术科和非术科各抽一项改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技术、护理操作均为必考。
从考核人员和考试对象来讲,本次考试的考官均为我校各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带教老师。“病史采集”的考核中,采用标准化病人,使得该过程更贴近临床实际。考试对象也由原来只有临床专业学生扩大到临床、麻醉、影像三个专业的学生。
在此次考试开始之前,学校还对考官们进行了系统、专业的培训,对学生们也做了考前培训和动员,考试过程中采用了计算机评价计分方式,强化了考试的专业性、客观性。
学校一直重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医德医风的教育。本次毕业考试中,也更关注考生的人文素养,比如更注重与病人的谈话技巧和对病人隐私的保护以及操作前后对病人的关怀。
考试改革对医学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
教务处郑建民副处长认为,本次毕业考核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对医学生的培养方式和同学们的学习过程、职业生涯都有导向作用。
明年将迎来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新改革,“临床医学综合能力”科目考试内容将进一步强化临床技能的考查。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临床技能的考核也占据了不小的比例。我校的改革正是对以上二者的适应与准备。即便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而言,临床实习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
这次改革也是我校迎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举措之一,是对国家反复提倡的“早期多次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号召的响应。
学校在五年制医学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提供了多次临床技能培训机会,分别为平时的见习以及实习前、实习期间、毕业前的培训,与国家提出的“多临床、反复临床”是非常契合的。
据了解,为了提供更多机会给同学们学习临床技能知识,学校特别推出了“实验室超市”项目——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网站向技能中心申请,进入新技能中心通过实验室超市的自主训练平台自主地进行临床技能操作训练。
(学生记者站 王烁婷 薛艺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