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系统获批3个创新工作室
近日,广州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命名2024年广州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含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及划拨专项补助的通知)》,广医系统共有3个创新工作室获批,分别为医学机能学科研-教学-育人协同创新工作室、刘晓蓉创新工作室、口腔预防医学创新工作室。
基础医学院医学机能学——科研-教学-育人协同创新工作室
基础医学院医学机能学科研-教学-育人协同创新工作室,获评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该创新工作室聚焦蛋白质修饰、降解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通过科研-教学-育人协同创新方式,致力于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近年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奖1项、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成果转化项目3项。
领衔人曲丽辉教授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中国生理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基础医学组副组长。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以及校级教学名师、市级“三八”红旗手、市级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11项。
领衔人开展创新实验
创新工作室工作场所
工作室开展活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晓蓉创新工作室
刘晓蓉创新工作室获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以癫痫新致病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为主要创新目标,从发现病因、确定表型、制定内外科治疗方案、长期随访和护理指导等多方面对癫痫患者进行全程综合管理,力求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取得了一系列国际瞩目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代表性论文在Brain、Movement Disorders、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CNS neuroscience and therapeutics、Neuroscience bulletin、Epilepsia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创新性地发现了中国人抗癫痫药物过敏反应的通用基因型HLA-A*2402,通过临床转化,可快速为患者提供用药前指导,防止致死性过敏反应的发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应。
集体合照
基础研究实验室
癫痫专科病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预防医学创新工作室
口腔预防医学创新工作室获批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不断加大口腔预防工作的投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并重点打造口腔预防科,2020年初成立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全面发展的口腔预防医学专业科室。口腔预防工作室依托口腔预防科开展一系列科普创新活动。
口腔预防科目前共有医务人员23名,其中医生11名。在领衔人于丽娜的带领下,不断推进科室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及管理工作,重点突出口腔预防保健特色,深入推进健康口腔行动,持续加强口腔健康教育,依托多种形式开展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教育,切实提升居民口腔健康水平。
大合照
科普基地
口腔健康科普宣教
刷牙魔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