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专家获评首届国家杰出医师、国家优秀青年医师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首届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名单共评选出100名国家杰出医师200名国家优秀青年医师,广医一院何建行、曾国华、霍文逊三位专家获评“国家杰出医师”桑岭获评“国家优秀青年医师”。
国家杰出医师
何建行教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我院胸外科、肿瘤科、器官移植科学科带头人。全国模范教师,美国外科学院、英国皇家外科学院 Fellow。
何建行教授从事胸外科医教研一线工作40年,聚焦危及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肺癌与终末期肺病,以“行精准高巧的手术艺术,建前瞻实用的研究创新”为目标开展外科诊疗与技术创新。
在微创胸腔镜技术方面,何建行教授199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根治术, 2009年实现胸腔镜胸部肿瘤手术全范围覆盖,2012年实现全腔镜下气管隆突手术,推动了微创胸腔镜技术在我国胸外科的推广及应用实践。
在无管外科技术方面,何建行教授2011年开展自主呼吸麻醉下微创胸外科手术,国际首创“无管”胸外科手术,将部分胸外科手术进化为日间手术,并将无管技术推广到骨科、移植科、泌尿外科等,开创了我国无管外科体系技术的建立与发展,位居国际领先水平。
在现代外科技术方面,何建行教授国际首创了裸眼三维立体医用现象技术,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手术机器人等技术实现了现代外科的智能化,缩短医生培训曲线,打通技术下沉通道,立足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定位,实现了先进技术的基层推广与覆盖。
何建行教授带领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树兰医学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华厦医学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一等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学雷锋标兵、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十大“口碑医师”等多项荣誉。
曾国华教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泌尿医学中心主任、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兼结石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会长等。
作为我国泌尿系结石研究领域的领军者,曾国华教授在微创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对泌尿系结石的综合治疗和预防复发等关键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是世界范围内极少独立完成结石微创手术超两万例的专家。
曾国华教授创立了国际领先的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技术体系,制定了国内外标准方案,推动了技术的全球化应用。自主研发了电子输尿管软镜,推动了软镜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首创的主动排石技术和全球首台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机填补了相关技术的空白;带领团队完成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中国人群泌尿系结石的独特特征,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曾国华教授率先在国内建立了泌尿外科微创培训中心,组织开展了300余次泌尿微创技术培训班,为我国培养了1.3万余人的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队伍,相关技术体系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曾应邀前往德国、法国等41个国家完成了78次手术演示,是亚洲首位特邀参加欧洲泌尿外科结石学会年会手术展示的嘉宾。
由曾国华教授2012年牵头成立的“国际尿石症联盟”现已成为全球泌尿系结石研究领域最大的学术组织,拥有来自114个国家的907名会员,彰显了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领导地位。他牵头制定了6部国际诊疗指南和3部国际专家共识,并翻译成多种语言,为全球范围内的泌尿系结石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权威指导。
霍文逊教授现任澳门科大医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特聘教授。
霍文逊教授曾荣获多项医学界重要奖项,包括“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中国内镜杰出领袖奖”以及第二届“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等。霍文逊教授担任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普通外科专科内镜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曾任心胸血管外科专科内镜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在国际舞台上,霍文逊教授荣获葡萄牙共和国颁授功绩大十字勋章、格乐士和平奖、国际鹰蛇奖等重要学术与荣誉奖项;担任巴西医学会荣誉会员等。2024年10月,霍文逊教授担任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全球公平薪酬基金会中国大使,参与设定全球南方医学模拟培训中心开发项目。
2011年起,霍文逊教授作为中葡国际医学论坛组委会主席,截至目前已举办超过53场中葡国际医学论坛,累计参与及出席人数超过10,000人。
作为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会长,霍文逊教授致力于提升华人医师在国际医学界的影响力,推动国际医学合作与交流,为全球医疗水平的提升做出了显著贡献。在他的领导下,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不断壮大,成为连接全球华人医师的重要纽带。
未来,霍文逊教授将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琴澳两地的医疗领域合作,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以及有国际医疗服务需求的患者提供高水平的优质医疗保健服务,促进大湾区健康产业的发展。
国家优秀青年医师
桑岭教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国家高层次人才,广州国家实验室PI,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PI等。
2004年至今,桑岭教授对各类型重症尤其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具有丰富诊疗经验,临床工作中围绕“ARDS的诊治”获得了系列学术成果,主要包括多维度参数指导肺保护性通气、国产智能化呼吸监测及治疗产品的研发与转化、ARDS 病原学诊断、药物治疗和肺外器官功能监测的系列研究。
在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桑岭教授传承发扬“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仁爱精诚”的医院精神,冲锋在前、勇担重任,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过程中,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在提高救治成功率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多次前往全国多个地区指导当地重症SARS-CoV-2患者救治。
曾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广东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广州市医学骨干人才等多个荣誉称号。2020年,作为重要完成人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牌,2021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